|
终向德国妥协,欧盟“禁燃令”撕开一道口子因德国、意大利等国反对而横生变数的欧盟2035年“禁燃令”,终于随着欧盟的妥协而尘埃落定。 近日,欧盟和德国政府官员表示,双方已经就未来使用内燃机的问题达成了协议。其中,欧盟气候政策负责人弗朗斯·蒂默曼斯在推特上表示:“我们已经与德国就未来汽车使用合成燃料一事达成了协议。”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也表示:“2035年后,如果内燃机汽车只使用完全碳中和燃料,它们仍然可以注册。” ![]() 东风压倒西风 在欧洲,保时捷和法拉利是合成燃料的有力倡导者,尤其是保时捷位于智利的合成燃料工厂已经投入生产,而奥迪、迈凯伦、兰博基尼、现代汽车、沙特阿美等车企及能源厂商也在进行积极尝试。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德国一直在为清洁型内燃机争取机会,希望借助合成燃料为内燃机“续命”,为此一再要求欧盟提供豁免条款,即如果使用的是合成燃料,那么内燃机汽车可以在2035年之后继续销售。 在德国强大的汽车行业的支持下,德国自由民主党的声音压过绿党,最终促使德国交通部在今年2月底推翻了此前的定论,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该机构提议,允许使用合成燃料的新车在2035年后得以继续销售。德国还拉拢意大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组成反对同盟,共同向欧盟施压。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瑞典等国家则要求维持原定协议。 ![]() 意大利得寸进尺 对于欧盟的妥协,环保人士较为愤怒,认为这是气候保护事业的一次挫折,并可能会减缓欧洲的电动汽车发展进程。“汽车行业已经全心全意地接受了电动汽车,这使得当前的辩论变得荒谬,损害了德国的信誉。”欧洲议会德国绿党议员迈克尔·布洛斯随后表示。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坎芬也向欧盟委员会发出呼吁,要求确保即将出台的关于合成燃料的条款符合去年达成的汽车排放标准协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此,仍有国家不满足,那就是意大利。意大利另有所图,其要求欧盟将豁免范围扩大至生物燃料,即从植物等生物质中提取的生物燃料。“意大利不会接受欧盟委员会对‘二氧化碳中性燃料’的过度限制性解释,即只包括合成燃料,而不包括生物燃料。”意大利日前致信欧盟委员会称。 “关于技术中立的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这是承认生物燃料的先决条件。”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表示,“我们还展示了生物燃料是零排放的,因此没有必要探究技术细节。如果技术能达到目标,那就可以使用它。” 事实上,当前合成燃料或者说类似燃料还是有很多缺陷的,一方面,纯电动能源相比于使用合成燃料的内燃机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合成燃料本身也存在着生产复杂、能源密集、成本高昂等问题。此外,合成燃料可能并不能实现碳中和,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尤其是如果采用煤炭制氢,则环保性会大打折扣。不过,作为确保技术多样性和能源安全的一个选项,合成燃料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德国的诉求得到满足后,欧盟2035年“禁燃令”通过的概率大大提升,但“禁燃令”本身却大打折扣,并可能带来更多监管上的难题和漏洞。 |